2022年豆粕大总结:行业之痛、高价元凶、暗线涌动(收藏)发表时间:2023-01-03 15:57 谨以此篇,献给正在从2022年走向2023年的全体豆粕人!让我们带着上一年的收获,开启全新旅程! (请把手机横过来观看) 【备注】以下全篇提到的现货和现货基差数据,仅为华北大部分地区的情况,国内其他地区稍有差异,但整体形势基本一致,可酌情参考。 “今年的故事走完了,那些对疫情、对运输、对缺豆、对停机有过的担忧和焦虑,也都终于过去了。两波现货基差的非理性扩大,成为今年独特的记忆点” 这是“豆粕人”(微信公众号:豆粕人)《2021年豆粕大总结》里开头的一句话,放在2022年度做总结依然适用。 在这一年,豆粕人共同经历了: 图1:2020-2022年华北现粕均价走势图 以华北地区为例,2020年豆粕均价3000元/吨左右,2021年豆粕均价约3600元/吨,而2022年的豆粕均价则达到4500元/吨左右(见图1)!上涨,已经连续三年成为豆粕市场的主题,拾级而上的不仅是豆粕的价格,更是豆粕人一年比一年紧绷的心弦。 图2:2022年现粕价格走势图 如图2所示,豆粕今年曾两次站上5000元/吨上方,一次在上半年的3月下旬,冲的快,回落的更快,如果说这次,企业尚且能够通过减量替代、减少采购来应对5000多的高价,那么下半年9月下旬到11月底的这次,就很难再避开了,豆粕连续两个多月在5000上方徘徊,这意味着除非企业提前做了充足的战略库存,否则很难完全避开5000多的豆粕成本。今年豆粕现货和期货的相对低位区出现在6-7月,华北现货价格在4000-4200元/吨区间,而这时候能买到的远期基差大约是M2301+700左右,对应M2301上3500-3700元的价格,点出的9-11月的远期库存的成本是在4200-4400元/吨区间。而9月下旬到11月底华北地区的现货均价在5300元/吨左右,这代表着,只有在6-7月通过提前点价远期基差的企业,才能在这两个多月实现1000元/吨以上的成本优势!而决策依据从何而来,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。 到了年底,相信很多企业都在做复盘总结,而复盘的目的,一定不是看着已走过成为定局的行情去指责什么,而是经历过“兵荒马乱”之后的,在没有不安裹挟之下的一种重新思考。在经历过这种大涨之后,有的豆粕人可能会停留在情绪层面,感触这几年的采购有多艰辛,而有的豆粕人已经意识到了战略库存对于企业的深远意义,开始行动起来寻找豆粕采购研发的思路和方法。过去的经历,无所谓好坏与对错,只要经历了,提炼出了有价值的思考和方向,那么前方所等着的,就是一层一层蜕变后的破局新生。 在躲不过去的高价背后,很多豆粕人的感受是“易涨难跌”“回调总是不到位”,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今年的三大不确定性:俄乌冲突、美联储加息、疫情。 01 俄乌冲突 俄乌冲突是今年新增的不确定因素,也是今年价格超强爆发的关键因素,从2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300多天,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,俄乌冲突的发展,直接关系着国际原油、美三大农产品等的表现。 在战争升水下,国际资本利用美小麦联动农产品,将美豆价格长期维持在历史高位区变现,从今年2月-6月,美豆价格维持在1600-1700美分/蒲式耳区间(见图3),这意味着油厂不得不高价买豆,从而也决定了国内的豆粕高价格局; 图3:2022年美豆日线走势图 而从2022年6月开始,油粕比跟随原油趋势走弱(见图4、图5),国内粕强油弱格局为豆粕下半年的强势上涨再添了一把火。 图4:2022年美原油日线走势图 图5:2022年油粕比日线走势图 02 美联储加息 通胀持续“高温”逼迫美联储紧急“救火”,3月以来,美联储连续七次加息,包括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,创下美联储自上世纪80年代初遏制高通胀以来最为激进的加息行动。与此相对应的,从2021年5月的90附近开始启动上涨的美元指数,在今年美联储的加息缩表主线下,一路涨到了今年9月底的114.78(见图6),这带来的不仅是大豆成本攀升的问题,还有对宏观经济金融系统风险的担忧,影响到国内油厂对大豆采购的判断和节奏。 图6:美元指数日线走势图 在今年两轮豆粕现货基差非理性扩大的背后,直接展现出来的是疫情、停机和到港担忧等现实因素,但在这些现实因素的背后,是油厂在这种大的系统风险下对未来不确定形势的担忧,毕竟,当市场在面临超高价的时候,做出的最直接选择就是减少采购。 03 疫情 图7:2022年华北现货基差走势图 以华北地区为例,现货基差上半年最高接近1000元/吨,下半年最高甚至超过1400元/吨(见图7)!并且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,即扩大的时候是非理性的,但缩小的时候却绝对的“理性”,一年下来没有出现负基差,这其中疫情的不确定性给现货价格增加了很大的底气,但随着年底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,人们的生活、工作、社会的流通将逐步恢复常态,这也代表从新的一年开始,因为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将逐渐从豆粕市场隐去。 每一年,不确定的因素可能有所变化,而不变的是,做豆粕采购注定要与不确定性共处,就像今年新增了俄乌冲突、明年可能会没了疫情影响,虽然这些行业外、行业内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我们不可避免,但我们能把握个人、团队、企业在这种不确定性中的成长。 为什么很多豆粕人都感觉到今年很煎熬?如果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高价格是可见的因素,那么产业链潜藏的中下游之间的较量就是另一条暗线。 今年的价格虽然有涨有跌,但放在近3年的战略上涨中,一整年几乎都属于高位徘徊区。这个区间往往是顶层利益的收割期,时间越长,顶层变现的利益也越大,与此对应着,大豆产业链中下游的油厂和豆粕人付出的代价也越大。这意味着,油厂一直在高位区买美豆,豆粕人也一直在高位区采豆粕。这就像产业链顶层和国际资本织就了一张巨网,同时网住了中游油厂和下游豆粕人,油厂由于大豆成本高,需要通过销售端来化解,而豆粕人也想在高位中寻低位,尽可能的降低豆粕的采购成本,一个有高价卖的需要,一个有低价买的诉求,都面临着艰难处境,所以油厂和下游豆粕人之间,也是一场激烈的较量,综合实力的比拼。 综合实力的比拼可以分为两部分,一是硬实力,一是软实力。在硬实力上,油厂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局,比如,他能够通过调整大豆的采购节奏来应对不确定性、通过开停机来调控供应、通过提前销售基差合同锁定利润,转嫁后期的风险等等;而在软实力上,油厂的人才团队和运营体系也比下游建设的更早,更完善。相比之下,作为产业链的末端环节,下游豆粕人能打的牌就更少一些,要么买,要么不买。不仅要考虑顶层布局这张大网,还要跟同在网中的油厂来斗智斗勇。这也就是今年大家会感觉尤其难的根本原因。 俄乌战争、美联储、疫情、美农报告等对豆粕的影响,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些因素,属于网的层面,在跟油厂共同面对这些外部环境的同时,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们跟油厂的运作差距,硬实力上的差距很难突破,但在软实力上,我们通过学习、积累和研究是可以将差距缩小的。 豆粕价格,2020年启动战略上涨,2021年跨了一个台阶,2022年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,连续三年,从个人到企业再到行业,都承受着高价所带来的剧痛,世界格局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们的行业,充满挑战,也充满机遇, “豆粕人”只有主动的从内部改变、历练、突破、成长,才能化解外部的被动压力,破局新生。 2023,列车开启,勇敢向前,豆粕人! |